清城区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积极筹划、加强引导、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切实提升生活垃圾管理水平,成效明显。
高位统筹、三级联动,纵深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体制和三级联动机制,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动会议并开展相关活动,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二是根据《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方案(2023-2025)》,每季度定期对各镇街、区直单位和市驻区有关单位进行差异化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充分发挥“以考促干,以考促建,以考促优”的作用。三是印发《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部门责任清单》,并每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全方位推进我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积极谋划、精心部署,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不断走深走实。结合清城区特色,制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清城区垃圾分类吉祥物、清城区垃圾分类专属LOGO、垃圾分类主题曲和MV,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工作,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把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重要内容和基层社会治理范畴。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垃圾分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并实施垃圾分类的学校占比达到100%。
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一是持续完善分类设施。清城区共配备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65辆,其中可回收物运输车7辆、厨余垃圾运输车9辆、有害垃圾运输车4辆、其他垃圾运输车45辆,与我区各类生活垃圾产生量、收集量相匹配,满足中心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收运转运需求。二是中心城区升级改造的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合计1103个,其中具备遮雨功能的1103个,具备照明功能的133个,具备洗手功能的64个,并合理设置了一批分类果皮箱、四分类桶等投放设施,满足群众的投放需求。三是建立厨余垃圾收运体系试点,目前已纳入厨余收运路线的点位为79个,累计收运并处理厨余垃圾约8142.64吨。四是积极探索厨余垃圾预处理模式。在莲塘中转站内配置了清城区厨余垃圾预处理设施,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处理能力约为9.8吨/日,自202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共处理四街家庭厨余垃圾量约1062.25吨,现阶段每天处理量约2.2吨。五是建立示范片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运输体系。一方面我区在下廓中转站、东城环保驿站和铁塔公园建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同时第三方服务企业在横荷设置有大型分拣中心,已基本满足示范片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暂存需求。另一方面我区率先与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固废处置企业分别签订了收运协议,有效解决示范片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去向问题。
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机制日趋完善。自《条例》实施以来,清城区有关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清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对七大生活垃圾产生源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并跟踪落实整改措施,坚持考评执法相结合,提升分类成效。截至2024年11月,我区共发现问题累计达986宗次,作出行政处罚28宗,罚没金额累计150345元。
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4年12月2日